那些超越物种的情感[组图]
发布者:新京报    我要编辑    推荐进入论坛
时间:2009-05-27 13:06:07  

最近,南非的一群科学家偶遇了一只正在“照看”幼鸟的帝企鹅,可当时并不是企鹅的繁殖季节。不久,科学家发现了真相———那只“小企鹅”竟是一只小贼鸥,而它的生身父母正想拼命把孩子夺回来。不过,企鹅并不想放弃这个养子。它拼命把小贼鸥藏在身下,抵挡贼鸥的攻击。看不下去的科学家出手调解,贼鸥宝宝才得以回归原来的家庭。

催乳素在捣鬼

贼鸥和企鹅,在南极是不共戴天的仇家。贼鸥最大的食物来源就是刚孵化的小企鹅。收养一个仇人的血肉做孩子。这只帝企鹅确实有着超出物种的“人”道主义精神。

不过,动物行为学家们早就把伟大的母爱、父爱解构成了一堆化学名词。其中最著名的就属催乳素。这种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体内。当一只动物体内催乳素数量猛增,它便开始母性泛滥了:母鸡开始抱窝;灰雁会把巢周围一切带有圆面的东西———哪怕是个啤酒瓶子,搂到身下孵化;大苇莺则会给自己巢里嗷嗷待哺的杜鹃雏鸟喂虫子,虽然小杜鹃已经比它的养父母大了n倍。一旦科学家们将动物体内的催乳素水平降下来,这些称职的父母立马变了脸,比如老母猪会对自己饿得吱吱叫的小猪崽不管不顾。

伟大的动物行为学家劳仑兹做过一个著名的“印迹实验”。他证明,孵化出来13-16小时的灰雁,可能会把它看到的任何活动物体当作自己的母亲。著名纪录片《鸟的迁徙》中,那些鹤和雁的迁飞特写镜头让人叹为观止,其实科学家和电影工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印迹效应。他们人工孵化小鸟,并让它们认工作人员为妈妈,骗取了鸟儿们的信任。

成年以后,讨生活成了动物们惟一的工作。许多不同物种的动物结成了看上去充满了“友谊”的组合。比如许多海豚和鲸经常协同捕鱼,非洲草原上的斑马、长颈鹿、羚羊和疣猪、狒狒也经常互相警戒,每种动物都对别的动物的报警反应非常敏感。仔细观察之下,这些都印证了“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那句冷冰冰的话,因为它们都是在互相利用而已。

猫狗真的是冤家吗?

那动物界里有没有纯洁的超越物种的友谊?似乎天真可爱的未成年动物更有可能发展出这种关系。几十年如一日在非洲研究黑猩猩闻名的英国老太太古多尔,曾经看到未成年的黑猩猩跟狒狒一起玩耍,而一旦成年,前者就会将后者当成食物。2005年,美国两位社会学家阿尔哲夫妇写过一篇超级有爱的论文,《一个屋檐下猫狗的坚定友谊》。这两位的本意是研究不同物种动物间的交流问题。他们发现狗和猫是最好的研究对象,15%的美国“屋檐”下共同生活着狗和猫。结果出人意料,猫狗根本不是天生的冤家,被调查的家庭里41%的主人宣称它们的猫狗是好朋友。它们在一起玩耍,互相追逐,甚至睡在一起。科学家发现,猫狗的行为模式大不相同,“语言”也不太通。比如猫不太理解狗狗叼来它最喜欢的玩具是玩耍的邀请,狗也会被突然跳过来的猫吓一跳。不过它们会逐渐采用彼此可以理解的方式交流,比如互相蹭痒痒,碰鼻子。很多主人观察到它们的猫和狗形影不离。

我也曾经亲眼目睹两只八竿子打不着的动物的奇特关系。那时候我还是小学生,在我家的大院里面一只兔子和一只鸡形影不离,它们是这个院子里除了人之外的仅有的“大型脊椎动物”。你想接近其中任何一只,另一只就会对你发起攻击。这种似乎有点儿荒谬的关系曾经让我十分困惑。直到上了高中,我养了十年的鹦鹉终老,让我难过了好些天。这时候我恍然大悟,哺乳动物和鸟之间的感情,就是这个样子的。

□瘦驼(山东 生物学研究者)

英国摄影师拍到南非松鼠表演“中国功夫”[组图]
摄影师拍到运动员与大白鲨一起冲浪[组图]
美国摄影师首次拍到猎豹攻击鳄鱼[组图]
摄影师拍到猎豹教幼仔猎杀羚羊[组图]
大象“摄影师”偷拍丛林动物生活[组图]
英摄影师拍到小羊羔踢妈妈要奶吃照片[组图]
  讨论区 —— 已有0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选择以下可用表情
  写下您对此新闻的看法
新闻
黄页
商品
店铺
商家

NZ$ 16.00

NZ$ 19.00

NZ$ 19.00

NZ$ 19.00

NZ$ 19.00

NZ$ 19.00

NZ$ 19.00

NZ$ 3.00

NZ$ 3.00
  社区
  文苑
          
          
Google Sitemap Gene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