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朱秀芳讲故事时向其中一个孩子提问。
每周一到周五的早晨8点,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儿童血液病房的朱秀芳老师都会准时打开她那间70多平方米活动室的房门。在医生查过房后,因患有各种血液疾病而住院治疗的孩子们就会陆陆续续来到这个没有病床的大房间。这间病房里的特殊“幼儿园”也就由此开始崭新的一天。
在血液病房的医护人员看来,这些因疾病而遭遇不幸的孩子们都勇敢而坚强。即便是成人都难以承受的骨髓穿刺和多次化疗,都无法抹去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而远离老师和玩伴的孤独,却让孩子们逐渐对单调的病房感到厌倦。
2007年,朱秀芳应聘来到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儿童血液病房,成了当时全国第一名专门为白血病患儿提供早期教育的幼师。医院将病房内最宽敞的一个房间作为孩子们的活动室,并且添置了各种玩具、教具、图书和音像资料。
与正规幼儿园相比,朱老师的孩子们年龄不一,教育背景差别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由于正在接受各种高强度的治疗,普遍身体条件较弱,需要更加细致周到的呵护。
尽管朱秀芳之前已经从事了几年的幼教工作,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她仍然需要不停地向病房的医生和护士们请教,如何能够更好地配合孩子们的治疗,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
在病房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朱秀芳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已经先后带了将近200个孩子。她将爱心无私地倾注在这些患病的孩子身上。她教孩子们唱歌、做手工,一起做幅度不大的健身操,念各种故事给孩子们听,猜谜语等等。在她那里,是孩子们一天里最快乐的时光。新华社记者 任勇 摄
5月26日,朱秀芳和孩子们一起做健身操。即便是孩子最开心时,也不得不戴着口罩。新华社记者 任勇 摄
5月26日,朱秀芳和孩子们一起整理完成的手工作品。新华社记者 任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