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黄丽巍/人民画报
1987年,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第一张信用卡「红棉卡」,之后将其信用卡统一命名为「牡丹卡」。1989年10月15日,工商银行第一张牡丹卡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正式发行。15天之后,第一笔持卡人签约的消费单返回北京分行,正式宣告牡丹卡业务的开始。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今天的工商银行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信用卡发卡银行。在牡丹卡发行二十周年之际,本刊记者走进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同李卫平总裁一起,回顾牡丹卡这二十年风雨兼程的发展历程。
牡丹卡中心总裁李卫平——摄影 马耕平/人民画报
人民画报:请您介绍一下牡丹卡这20年的发展历程。
李卫平:对这20年的发展,我们大体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9年到1993年,这是牡丹卡起步和探索阶段。那时候,中国市场做信用卡的比较少,只有中国银行的长城卡和工商银行的牡丹卡。那个阶段的特征是发卡量比较少,200万张出头。 第二个阶段是1994年到2005年,这是牡丹卡积累、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老百姓对信用卡的认识不断加深,信用卡的受理环境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组建了中国银联,联网通用也得以实现。此时我们的发卡量和消费额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也是有限的,截至2005年,发卡量也还没有突破700万张。 2006年到现在,是牡丹卡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我们进入了一个腾飞发展的阶段。这三年里,我们的发卡量开始突破1000万张,并且每年都以千万张的速度在递增。信用卡的年度消费额也突破了1000亿元,每年也是以一两千亿元的速度在递增。截至今年5月份,我们的发卡量已经突破了4400万张,2008年的消费额已经达到了2550亿元,我们预计,2009年这个数字可能会突破4000亿元。 衡量银行卡的发展规模主要是看发卡量和消费额。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牡丹卡的发卡量已经占全国银行卡发卡量的32%,消费额也占了31%。可以这么说,三人行,必有我卡;三人用,必刷我卡。由于起步较早,从牡丹卡身上可以看到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第一张牡丹卡
一切为了持卡人
人民画报:作为中国最大的发卡银行的产品,牡丹卡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李卫平:我们的竞争力,一方面是来自于我们母行(工商银行)的竞争力。在中国,只有商业银行才能发行信用卡。作为发卡机构,我们母行的很多资源和优势,也就是我们的资源和优势。在硬件方面,工商银行有极其丰富的客户资源、畅通便利的发行渠道、优秀的营销团队以及先进的系统优势。而在软件方面,工商银行卓越的服务、优秀的人才资源以及深厚的企业文化等也是我们牡丹卡的优势和资源。 而从牡丹卡自身来说,首先我们有一定规模的客户群体,其中高、中、低各个层次的客户都比较全面。我们一直坚持大众的、民族的客户定位,我们的很多产品是面向普通大众的。其次是我们的产品功能十分丰富。我们的信用卡分为主题卡、功能卡和联名卡三大系列。种类丰富,功能互补。再次是我们银行卡的安全优势。银行卡的安全包括风险防控、预警等。在发卡阶段,我们慎选客户,我们不仅看客户的收入情况,还审核客户的信用度,降低发卡风险。在客户使用信用卡过程中,我们有一整套风险监控体系,包括短信提醒、交易异常时的系统预警等,为持卡人规避风险。另外,我们还力图通过优质的服务,提升牡丹卡的品牌价值。
人民画报:今年年初,工行在业内率先取消了对信用卡部分还款逾期的全额罚息,为什么要这么改?工行牡丹卡的服务理念是什么?
李卫平:一切为了持卡人是我们的服务理念。服务无小事。做银行本来就是服务,信用卡更是要用服务满足持卡人各种各样的需求。我们这几年,无论在经营战略、产品升级,还是系统优化,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部分还款全额罚息的规则,多年来一直是业内所共同执行的。我们从3月20日开始按新规则,取消了对部分还款的全额罚息。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一方面是系统运行方面的考虑。在此之前,我们存在2个系统,使用国外系统的产品实行的是部分还款全额罚息,而用我们自己研发的系统则一直是部分还款部分罚息。我们工行通过自主研发的能力,把这个系统民族化,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合并,规则也就随之统一了。这次整合是从保护客户信息资源的安全角度出发,同时也使之更加符合中国人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让持卡人心里更踏实一些,可以说是真正在践行"一切为了持卡人"这一理念。
明明白白的选择,清清楚楚的使用
人民画报:作为舶来品,中国的信用卡发展同国外有何不同?
李卫平:同国外相比,首先是信用卡持卡人的需求不一样。中国信用卡长期以来是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在使用。而外国则是作为信用工具来用,主要用信用卡做一些投资、循环贷款、分期付款等。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分析研判中国的信用风险程度时,我们感觉中国人整体上还是量入为出,有着节俭消费的美德,不会做一些过度的、超前的消费,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信用危机的爆发。第二个不同是发卡机构的主体不同。中国只能由银行来发卡,国外除银行外,则还存在许多专业的信用卡公司。第三个不同是个人征信体制的发展程度不同。我们还没有将信用卡作为持卡人和银行之间的信用关系的载体,个人征信体制的建立不如国外完备。第四是受理环境的建设程度不同。中国信用卡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在这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一个完善、成熟的受理环境应该是政府相关部门、商业银行等方面共同联手来推动受理环境的优化。
人民画报:随着银行卡的普及,"卡奴"现在也随之出现。作为信用卡方面的专家,您能为广大"卡奴"们出出招吗?
李卫平:从一个准备申领信用卡的客户来讲,首先要明确定位自己使用信用卡的主要用途,根据自己平时的消费习惯来选择。比如经常进行商务旅行的客户,就可以选择有航空、住宿优惠的信用卡。切忌只为礼品或某一种自己很少使用的服务而冲动办卡。其次考察一张信用卡的安全性,选择一张安全性较高的信用卡,可以避免遭受意外的损失。另外还要考察信用卡使用的便利度,即发卡机构的服务网点是否便利等。 国外信用卡的持有量是五张,我觉得在中国,如果规划合理,一个人领一到两张信用卡即可。一张卡相当于你的一个基本信用账户,通过使用,逐步积累你的信用度。另外再选择一张你平时消费支出较多的专门功能卡,差不多就能满足个人信用卡使用的需求。 对于持卡人,我的建议就是应该做到明明白白的选择,清清楚楚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