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在鞋店为顾客试穿手工鞋(9月23日摄)。
2007年初,是“手艺人吧”老板刘霞创业生涯中最寒冷的日子。她和丈夫一共剩下4元钱,在北京无依无靠。困顿的他们想到回山东老家卖房子,换钱来支撑他们在异乡小小的事业。
坚持,使这对创业夫妻,没有在北京这座大都市遗失他们的梦想。成功不会青睐那些轻易放弃的人,36岁的刘霞和丈夫张道林回忆那段艰难时光时,认为坚持是创业中最痛苦也是最重要的东西。他们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如今,“手艺人吧”在燕莎友谊商城金源店虽不显眼但稳定地经营着,生意逐步走上正轨。2008年,“手艺人吧”的营业额超过200万元,他们制作的个性化手工鞋得到许多高端顾客的认同,客户群呈良性拓展。
身材高挑挺拔的刘霞曾是山东的一名服装模特。在做模特时她接触了许多国内外同行和设计师,看到了国内手工制鞋市场的商机,由此开始在山东淄博从事高档皮鞋皮具订制,2006年夫妻同往北京发展。初进北京的刘霞拿着自己做的鞋走进中高档商场时,得到的是质疑和冷漠。在被国外大品牌广泛占领的国内市场,想创立民族高端手工鞋品牌谈何容易。经过多方努力,他们终于有机会在恒基燕莎开了一家店中店。但还未来得及品味成功的喜悦,后续问题便接踵而来,流动资金几近断链,刘霞和丈夫陷入困境。
迷惘的刘霞在街头网吧搜索信息时,无意中看到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扶持创业青年的介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们着手准备相关资料,提交给ybc北京办公室。经过严格的项目审核和认定,2007年8月刘霞获得ybc 资助的5万元人民币无息贷款,并得到北京盛世万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宏伟作为导师的创业指导,“手艺人吧”进入燕莎友谊商城金源店,开始真正踏入高端市场的路途。
刘霞记得她的第一个客户是一名40多岁的男士。顾客在现场仔细观看师傅缝制,然后提出做一双正装偏休闲款的鞋子。刘霞说当时自己特别没自信,顾客来取鞋时,她心里像揣了个小兔子似的、看着男士穿着鞋子地上踱来踱去而惴惴不安,因为鞋店承诺顾客不满意就退钱。最后,顾客高兴地穿走了鞋,给刘霞留下的是珍惜至今的初始信心。
刘霞和丈夫在燕莎友谊商城金源店的鞋店位于滚梯旁一个细长的开放空间里,面积约8平方米。为了节约开支,手工鞋加工厂和住处租于香山脚下的村子普安店,8个师傅在加工厂做鞋,刘霞和丈夫每天骑车或乘公交车上下班,他们10岁的儿子则留在老家由老人看管。一双手工鞋有200多个工序,需要一名师傅做4到6天。鞋店最多一天接受5、6个顾客的订制,再多便不敢接了,因为要保证鞋子的质量。刘霞说,“我们的鞋与普通鞋最大的区别,是适合你的脚和外形的唯一性。鞋店没有重样的鞋,这是卖点”。
为了提高师傅的制作水平,让“手艺人吧”的鞋子质量与真正的西方大牌子真正没有差距,刘霞先后花钱送了4名做鞋师傅到意大利学习,每人去4到6个月,一个人总花费7万元左右。当问到她是否担心师傅学成后会远走高飞时,这位朴实的山东姑娘说,“如果他们想走,肯定是因为我们待他们不够好。”为了让鞋子更适合顾客的脚形,提高手工鞋的科技含量,刘霞投入10万元将清华大学三维形貌测量系统请进了鞋店,为顾客测量脚形实现了电子化。
导师丁宏伟在“手艺人吧”的发展中倾注了外人难以理解的心血,从经营理念到市场定位,从皮革进口许可到生活小事等无所不包。导师的无私帮助对刘霞和丈夫事业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目前实力还很有限,但刘霞和丈夫梦想将来事业做大做强后,能开连锁店,让顾客穿着“手艺人吧”的鞋走向千山万水。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摄 文:新华社记者 薛东梅
刘霞的丈夫张道林在为顾客测量脚形(9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秦晴摄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