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总统在上海科技馆对话现场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奥巴马总统发表演讲。
新华社上海11月16日电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四楼宴会厅与中国青年进行交流。
上海科技馆地处浦东新区的核心地带,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重大公益性社会文化设施,1998年12月动工,2001年4月建成,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总投资17.55亿元,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融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于一体。
在一池碧水映衬下,科技馆如一只巨大的鸟翼盘旋而起,浅灰色的外观、高耸的立柱、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以及建筑中央一颗硕大的玻璃球,让人感受到现代艺术的强烈冲击。
作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上海科技馆曾举办过多次重大国际活动,向全世界展示了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文化理念和独特的城市精神。其中最著名的是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这里举行,与会者包括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
奥巴马总统与中国青年互动所在的四楼的宴会厅面积1000多平方米,这是上海科技馆第一次举行总统级别的国家首脑与青年互动的活动。这个大厅设计精巧,由15扇全自动旋转门组成的墙壁封闭时,这里是一个安静的圆形大厅,当墙壁“刷”地一下子打开时,一片宽阔的观光露台便出现在眼前。凭栏远眺,世纪公园的林海和河流、花团锦簇的世纪广场以及远处世纪大道两旁高耸的摩天大楼一览无余……
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科技馆与美国有着不解之缘:科技馆总设计师是美籍华人刘晓光。1998年6月30日,时任上海市长的徐匡迪在欢迎美国总统克林顿与夫人的招待会上宣布:由美国rtkl国际有限公司设计的“巨翼起飞”方案在上海科技馆竞标方案中胜出,邀请克林顿为上海科技馆设计图纸揭幕。
除承接重要的外事活动外,日常生活中的上海科技馆更多的是科普教育、学术交流的场所,用知识和科技传递文化交流,深受好评。
相关新闻:
俞正声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奥巴马抵达上海
希拉里到访上海世博园区
奥巴马抵达上海奥巴马在东京发表演讲
奥巴马与鸠山由纪夫出席记者招待会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这是奥巴马正在发表演讲。 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新华社上海11月16日电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进行对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主持此次对话活动。
在中美关系中,复旦大学有着特殊地位。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杨玉良教授说,百年复旦见证了中美两国关系,尤其是教育、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与发展。
近100年前,两位耶鲁大学毕业生——李登辉先生(1873-1947,1913年至1936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和颜福庆先生,对复旦大学和复旦上海医学院的创立、发展与壮大投入了毕生心血。他们引进以耶鲁大学为代表的美国一流大学的优良传统与制度,并结合中国国情,开启了两校长达一个世纪的合作篇章。
杨玉良说,复旦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关系,相当于是一个世纪的关系,“现在,除了一般的学生交流、教师交流以外,我们还专门有个复旦、耶鲁的教育中心,通过远程网络,我们的课程都可以共享。”
1985年,复旦大学老校长谢希德先生创办了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这是中国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机构,20多年来,为国家的外交决策、对美政策等提供了大量咨询报告和参考意见。
杨玉良表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在对美国国会的研究、中美关系的研究、美国历史的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某种程度上可称为“第二个外交轨道”,实际上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很多的促进作用。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总统里根、副总统切尼曾先后访问过复旦大学,并发表演讲。
16日,奥巴马总统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进行对话,部分复旦师生也来到现场,与奥巴马“面对面”。
杨玉良对担任此次活动主持人感到很荣幸。他评价说:“这次是采用一种非常轻松的、没有任何障碍的townhallmeeting的方式来进行互动交流,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我相信,也期望,通过这次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访华,中美关系能够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今后取得更好的、更加健康的发展。”
杨玉良1952年出生于浙江海盐,初中只读了一年,下乡6年,1974年,24岁的杨玉良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1977年毕业,1984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2009年1月,57岁的杨玉良出任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是我国第一代高分子学博士,在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杨玉良思维活跃、言语坦率,在履新大会上,他即兴朗诵了一段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以表达他对复旦的情感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