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着重加大教育基础工程的投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结构公平,为更多孩子铺平求学之路。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10多年奋斗,我国在2000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99%。日趋完善的“远程教育”为中西部1亿多名农村中小学生,打开了一扇实现梦想的窗户。 2004年,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启动,100亿元投资让寄宿学生“居有其屋”,“两免一补”让千百万孩子走进课堂。2008年秋天,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宏志班……一次次承载爱心的努力让上学梦成为现实。教育事业前行的每一步,都改写了无数中国孩子的命运;教育事业改革的每一次努力,都为国家和民族书写着更加辉煌的未来。
这是新疆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乡哈纳斯村蒙古小学的两名学生在户外温习功课(2005年6月23日摄)。这所小学有近百名学生,其中大部分是蒙古族。禾木哈纳斯乡位于美丽的喀纳斯湖畔,近2000名蒙古族图瓦人生活在这里。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编辑:刘杰
这是河南滑县滑南希望学校的学生们在集体用餐(2008年10月20日摄)。
河南省滑县半坡店乡半坡店南街村的农民李淑鸽,在当地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创办了一所面向留守儿童的全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滑县滑南希望学校。在这里上学的留守儿童可以享受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学校还建立了包含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务工单位、联系电话等内容的留守儿童档案,建立心理咨询室听取留守儿童倾诉……
各级政府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推动当地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保护、教育机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从独自成长的孤独寂寞中解脱出来,投入到集体生活中,朝夕与同学相伴,在温暖的大家庭中快乐成长。新华社记者刘海峰摄 编辑:刘杰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