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朵上的羌寨飘回来了
发布者:人民画报    我要编辑    推荐进入论坛
时间:2010-03-05 17:42:38  

 “要不是政府政策好,遭这么大的灾,我们这些人早就哭死了!”坐在地头削竹枝扎扫帚的张智品大爷说。摄影 谢鹏

 村民们在震后新修起来的祭塔下打乒乓球。这里也是萝卜寨举行祭山还山等羌族宗教仪式的场所。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将四川汶川10多万平方公里中的100多个乡镇夷为平地,但在一年多以后,废墟大多已重建成了美丽的田园小镇。
奇迹来自于中国历史上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援建速度最快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国政府制定的"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支援机制,使全国19个省市组成的10万援建大军迅速奔赴四川、甘肃、陕西的19个重灾县,为灾区带来了超过700亿元的援助资金。到2010年元旦前,需要重建住房的120多万户农民99.8%已入住新房。灾区工业企业已基本恢复生产,产业结构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借助灾后重建的拉动作用,四川省重灾市州2009年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的重建,是整个地震灾区成功再造的缩影,是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特色灾后重建模式的一个样本。

古老美丽的羌寨被地震抹平
不来萝卜寨,你无法想象这里曾经多么美。
萝卜寨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祖祖辈辈聚居在此的
村民全部是羌族。
这个被称作"古羌王遗都"的羌寨有四五千年历史,黄泥砌成的房屋与围墙也已历经三四百年岁月,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黄泥村寨。200多户房屋依着山势错落起伏,70多条或明或暗的巷道又将它们户户连通,整个寨子就像一座迷宫。秋天,收下来的玉米棒子一片一片铺在屋顶,一提一提挂在檐下,温暖明亮的颜色就笼罩了整个村落。寨子建在岷江南岸海拔2000多米的高半山台地上,隔着云雾氤氲的岷江大峡谷,有对岸壁立千仞的青色悬崖相衬,从南边更高处往下看,你会发现它真的像是一座悬浮在"云朵上的"村寨。
但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将这一切瞬间抹去。全寨234户房屋几乎全部垮塌,44位村民在地震中遇难。好在,当时大部分村民在地里干活,幸免于难,有100多个孩子在上课的小学也没有倒塌。
道路断了,信息不通。最初的震惊与悲痛尚未过去,村民们就开始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自救。拆下蔬菜大棚上的油布,搭起棚棚遮风挡雨;冒着余震的危险从废墟里掏出玉米棒子、土豆,架起柴火烤熟了充饥;安葬逝去的亲人,照顾受伤的乡邻……

江门雁门门门相通
地震发生后第四天,5月15日,第一批救援者武警官兵走着上来了;17日,"红军团"的战士徒步上来了;21日,军用飞机不断在头顶盘旋,丢下100顶军用帐篷;9月,负责对口援建雁门乡的广东省江门市的人来到了萝卜寨;10月底,新寨破土动工;一年之后,也就是2009年10月底,新寨全部建成入住--在整个汶川灾区,第一个重建起来的村子就是萝卜寨。
"从地震到现在我都已经搬了5次家,"萝卜寨的村党支部书记马前国在他新居二层的客厅里细细数来,"开始是油布搭的棚棚,几家人合住;后来是帐篷;过了一段时间,要过冬了,必须搭自建房;后来重建新村需要修停车场,自建房必须拆掉,我们又住到人家家里,同时开始建新房。"
新寨区由江门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每户房屋面积规划为52平米,加上建在后门外的厨房、卫生间,共有90平米,造价是6万元左右--国家按照1-3人一户1.6万元、4-5人一户1.9万元、5人以上一户2.2万元的标准对村民们给以补助;江门市又给每户补贴1.9万元,其中包括江门海外侨胞、港澳同胞资助的每户1万元;另外,每户还得到8年期贷款两万元。这样,村民最多只需支付5000元就全部入住新房。
除了房屋,一年之内,江门市还帮萝卜寨修通了连到国道的15公里水泥路,并从13.5公里之外的月里乡引来了自来水,让世世代代都得到山里去背水、抢水的乡亲们不再忍受缺水之苦。江门市援建雁门乡9个村,但主要的力量是放在萝卜寨,在这里投资超过3000万元。
"要不是政府政策好,遭这么大的灾,我们这些人早就哭死了!"坐在村头削竹枝扎扫帚的张智品大爷笑呵呵地说。1947年生人的他,看起来要年轻得多。
但是有些人不像张大爷这样想,他们心里多少有些不满:房子只有52平米,家里人多的就感觉住不下;新寨建在一个平台上,整整齐齐的像火柴盒,不像老寨那样错落有致……
"实际上新房全是钢筋水泥浇注的框架结构房屋,质量非常好,往上再建第二层、第三层都可以--当时规划就是要建第二层的,预留的钢筋都有。但开始我们有点冲动,只想先建一层,让大家赶快住进来。我们这里是重灾区,人口又多,自己又没钱没技术,重建的难度非常大。'江门雁门门门相通',如果没有江门市的支持,我们肯定是重建过程中最落后的一个村。"
马前国不厌其烦地向乡亲们解释着,也向他们提出要求:"下一步房子必须建第二层。刚刚地震时我们一无所有,不能不靠支援;现在我们有房子住,生产生活条件都改善了,就必须自力更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投工、投资,建好自己的房,不能一切都靠政府、靠援建。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只能永远住'火柴盒'了!"

  "云朵上的羌寨"飘回来了
马前国已带头投资2.97万元,将自己的房屋加盖为两层。村里有几户也照做了。春节过后,还会有60%的农户开始建第二层。
2011年,他们还要对全村房屋进行风貌改造:外观要做民族风格的装饰,比如墙角的片石,屋顶的白石,墙面的黄泥……
和新寨一路之隔的老寨子,年关一过也将开始修复:最高那一片被彻底夷为平地的50多户,要作为地震遗址保留下来;外围的160多户则会被原汁原味地修复起来,发展旅游。
地震之前,萝卜寨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花椒,出外打工。这里盛产粮食,主要是玉米。据说当年徐向前带领红军走过萝卜寨,待了一个多月,没有饿一顿饭,于是留下一句话:"吃不完的萝卜寨。"逢年过节,村民们就会卖玉米,买大米--粮食多是多,寨子漂亮是漂亮,但村民们手头却不宽裕。
2007年,有一家旅游公司来这里投资开发旅游,当年来了4万多游客。村民们提供农家住宿,卖土特产--农副产品在家门口就变成了钱。可是,2008年的大地震,让刚刚起步的旅游生意戛然而止。
但地震却让萝卜寨的大樱桃一举成名。这里的樱桃非常好,地震之后因为运不出去,竟然只卖1块钱1斤。后来马前国到四川电视台、成都广播电台录制关于抗震救灾的节目时,不得不到处"推销"萝卜寨的大樱桃。结果,2009年的樱桃,他们在2008年就拿到了100万元预付款。2009年6月,他带了6个面包车的樱桃到成都去卖,一天之内就全部售罄。
"2011年,等我们新寨风貌改造完成,旧寨修复起来,游客一定会越来越多,乡亲们的日子也一定会越过越好。"说起这些,马前国的眉梢眼角都是笑意。
来一趟萝卜寨吧,你会发现,"云朵上的羌寨"已经飘回来了。
迷宫一般的黄泥旧寨,依然值得去探访;在寨子最高处,依然可以鸟瞰岷江大峡谷,体会凌云踏雾的感觉;现摘的大樱桃,吃一个依然齿间留香;乡亲们在和村外人交往时学了普通话,但平日依然说着地道的羌语;妇女们依然穿着亲手绣的羌装,只要闲下来,就会围着火塘飞针走线;大人孩子的脸上,依然时不时绽放质朴纯净的笑容…… (人民画报 李莉娟 摄影报道)

  讨论区 —— 已有0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选择以下可用表情
  写下您对此新闻的看法
新闻
黄页
商品
店铺
商家

NZ$ 10.00

NZ$ 10.00

NZ$ 10.00

NZ$ 10.00

NZ$ 10.00

NZ$ 10.00

NZ$ 10.00

NZ$ 10.00

NZ$ 10.00
  社区
  文苑
          
          
Google Sitemap Gene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