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在奥巴马就职典礼上演奏,不过他对政治并不热心。
接受采访时马友友兴致很高。王申 摄
华裔大提琴家首次登台国家大剧院,自嘲经常“心不在焉”
11月16日,华裔美国大提琴家马友友偕与之合作了31年的英国钢琴家凯瑟琳·斯托特首登国家大剧院。在当天排练之前,马友友接受了记者采访。曾16次拿下格莱美奖的马友友,在与谭盾合作电影《卧虎藏龙》原声音乐获得奥斯卡奖以来,不断现身“大事件”:为遭遇美国签证障碍的外国艺术家请愿;偕丝路合奏团在“联合国日音乐会”上演奏;为奥巴马的总统就职典礼奏乐。不过在这次北京独奏会上,马友友无论从选曲和状态上,都回到了纯粹的音乐本身。
总统缘 给总统拉琴不是政治
新京报:你年初在奥巴马就职典礼上拉琴时心情如何?你已经给五位总统拉过琴了。
马友友:没错,最早的应该是肯尼迪吧(马友友七岁时与姐姐马友乘应邀在白宫给约翰·肯尼迪演奏过),但在做音乐的过程中,我没有太多的想法。我想,社会上有不同的领域与机制,我宁愿留在文化的领域内,因为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辐射度,比方说在文化当中:一种文化里的“昨天”,对于另一种文化来说也许已是千年之前,而这种时间感,在政治经济里不会有。我去给总统拉琴,那并不是政治行为,只是你的国家要求你做的事,你去做就是了。我相信当凯瑟琳给英国皇室弹琴时想的也差不多。
新京报:你与凯瑟琳合作了31年,合作是怎么开始的?
马友友:我们1978年在伦敦认识,那时我们都是学生,音乐生涯才刚刚起步。我们一起练习了六年以后,才开始登台演出。直到现在我们每年都固定有三四场巡演。
凯瑟琳50岁生日的时候,请了很多朋友在一起,开了一场“音乐疗法”聚会。“音乐疗法”很有意思:音乐的目的是什么?摸不着,也不能真拿到市场上去卖,你只能去体验。而在我的经验中,曾多次感受到音乐对于疾苦的疗效:当人们遇到什么难过的关隘时,总会投入音乐之中。于是我们苦苦努力,试图要创造出一种值得记住的音乐;而不论是哪一类音乐,我们所要做的是真正满怀热情地对待它。音乐其实有很多种目的,而我们一直都在寻找这些意图的过程中。我很清楚,其中一种目的就是分享———我们之所以在这里,就是要慷慨地与所有人分享。我是多么希望,当我们在台上时能够制造出某一个瞬间,每个人在那一刻都不分等级。
接受采访时马友友兴致很高。王申 摄
接受采访时马友友兴致很高。王申 摄
华裔大提琴家。1955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从小学习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钢琴,5岁公演,7岁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8岁时结识一代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随后在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的帮助下,在卡内基音乐厅做了首演。马友友曾就读茱莉亚音乐学院和哈佛大学。1977年,马友友与小提琴家吉尔·哈诺尔结婚,育有两个孩子。1998年马友友创办由欧亚美洲演奏家组成的非牟利艺术教育组织“丝路计划”,其合奏团于2001年首度来华巡演。2009年冬,马友友与之合作了30年的索尼唱片发行了纪念唱片合辑。